應用教學
應用教學
在Pupil Cloud中執行你的行動眼動研究:Workspace 介面示範 - Pupil Labs
MAR 12 ,2025
以下 節自 Pupil Labs' Blog - Running your mobile eye tracking study in Pupil Cloud: A Demo Workspace walkthrough
在Pupil Cloud中執行你的行動眼動研究:Workspace 介面示範
在 Pupil Labs,我們希望賦予你眼動追蹤「超能力」。其中一個面向就是讓建置和執行研究變得非常容易。學習的最佳方式就是探索,因此我們在丹麥的一個畫廊做了一個有趣的模擬研究,並將數據上傳到 Demo Workspace,您可以進去是試看並進行操作喔!這篇部落格文章將引導您了解我們用來使一切正常運作的概念。特別感謝 Gallery V58 讓這項活動得以實現,也非常感謝所有的參與者!
在本文中你將學習:
-
在 Pupil Cloud 中探索範例資料:在 Demo Workspace中,您(以及網路上的任何人)都可以探索並使用 Pupil Invisible 眼動儀所捕捉之真實世界中眼動追蹤數據。播放紀錄資料、調查工作流程並下載豐富的資料
-
收集和整理 Pupil Invisible 眼動追蹤資料:使用「Wearers」和「Templates」來簡化資料收集,並輕鬆整理眼動紀錄。
-
使用 Projects 和 Events 進行分析準備:用時間標記標註出紀錄中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並定義出需要特別關注的 Sections 以進行後續進一步的處理。
-
透過進階的演算法完整數據內容:可靠地將注視點對應到環境特徵。不需要再進行逐幀的手動編碼。
-
視覺化和下載:可查看畫作上的凝視熱區圖,下載並自行利用處理增強後的數據資料。
追蹤藝廊中的圖片觀看情況
我們帶著 Pupil Invisible 眼動儀走進了丹麥的一個小型藝廊,為大家提供實地的真實眼動追蹤紀錄。當你使用我們的工具進行研究時,您可以將其作為指南。我們建議可以打開 Workspace 看看,並在這篇文章中與我們一起探索!
熱區圖呈現在多幅畫作上; Ingerlise Vikne 的畫作則是帶有注視點圖示。
以下是我們所做的工作及資料呈現方式的詳細說明:
有五位參觀者戴著 Pupil Invisible 眼動儀瀏覽畫廊並欣賞藝術品。我們在 Pupil Invisible Companion App 中設定了 5 位佩戴者,並在錄製時選擇對應的佩戴者。
我們給參與者提供了兩個稍有不同的活動,這樣我們就可以專注於觀賞畫作而不是只是瀏覽一般的藝術品。因此,一項活動是站在選定的畫作前,另一項活動是自由地四處走動。
畫廊樓下有一個展覽,樓上則是另外一個。我們對每個展覽內容都分別進行了紀錄。這意味著每位參觀者共錄製了 4 次,每個展覽兩次:總共 20 次的紀錄。請看看這在 Workspace 的 Drive 視窗中是如何呈現這些資料。記錄的檔名會告訴你是哪位參觀者、他們進行了哪個活動,以及他們在畫廊中的位置。這些資訊也會同時顯示在標籤中。
這是一個範例紀錄,顯示一位參觀者在畫廊樓下的第一個展覽中走動,並觀看他們感興趣的作品。也還有其他紀錄呈現參觀者站在特定的畫作前觀看。
直接在 Companion App 中收集其他額外的後設資料
對於每項研究,製作自己的記錄模板(Templates)非常有用。這樣就無需製作單獨的問卷或攜帶記事本。需要的任何後設資料都可以與每個記錄一起一致性地儲存起來。可以在 Pupil Cloud 中建立 Templates,將其發佈到 App 中,並在錄製時填寫相關欄位即可。
我們製作了一個 Template 來說明這項研究的設計,並將其記錄於錄製檔案的檔名中。以下欄位的內容能夠確保我們了解參與者被要求做什麼,以及他們參觀了哪個展覽(樓上還是樓下)。在 Workspace中可以查看完整的 Template。也可以新增其他表單欄位,例如多選題和文字欄位。
在 Pupil Cloud 中設定動態紀錄檔名。
在 Pupil Cloud 中建立一個「活動」區段並設置選擇題。
在 Pupil Cloud 中建立一個「位置」區塊,並設置選擇題。
使用 Projects 和 Events 進行分析準備
在專案中,我們為更進階的分析奠定了基礎。所有來自藝廊的紀錄都被放置於 Demo Workspace 裡一個名為「Viewing Paintings」的 Project 中。
A:在「Viewing Paintings」project中加入Events來標註記錄
B:Events 之間的區塊
在專案中,第一步是設定一些 Events。Events 在 Project 中用於標註記錄資料。在這個例子中,對於所有在畫廊走動的參觀者,我們只設定了兩個 Events,一個是他們開始走動時,另一個他們結束走動時。可以直接點擊 Events 並跳到 Events 的時間點,以便更輕鬆地進行瀏覽。
當你定義了開始和結束的 Events 之後,可以再對它們之間的時間區段進行強大的資料分析。如果多筆記錄共用相同的 Events,還可以同時對所有記錄進行分析。
上圖在記錄影像底部的藍色條表示這位參觀者在畫廊樓下展覽中走動的區域。
事實上,只有兩個 Events 很簡單,但是這個 Project 中的其他記錄,還包含更多的 Events。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我們並不會總是需要分析所有收集到的資料。很多時候我們只想集中注意力於特定的部分,特別是如果我們有較長的眼動紀錄。請記住,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希望專注於特定的畫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加入了參觀者須站在指定畫作前的活動,告訴參觀者要觀看哪些畫作。因此,我們對每個事件也都有開始和結束的 Events。看看這個例子,站在特定的畫作前所發生的Events是如何被反映呈現出來的。
我們用 Events 標註了整個 Project。
這樣,就可以聚焦於特定的區段,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資料分析,而不必整個紀錄都需要處理到。
使用 Reference Image Mapper Enrichment 功能將眼動自動映射到藝術作品上
讓我們回到 Project 中所建立的 Sections。這我們可以在這些區段內進行聚合資料的分析。因為我們對每個參觀者都使用相同的 Events,所以他們都有相同的 Sections——每個展覽中長 Section的部分,活動則是自由走動,每個展覽有很多小 Sections,活動是站在特定的畫作前。 Pupil Cloud 可以在每個 Section 運行我們稱為「Enrichments」的進階演算法,透過一次性處理所有參觀者的資料來簡化分析!
我們利用畫廊中 Reference Image Mapper 的 Enrichment 功能,自動將眼動映射到人們所觀看的畫作上。如果您細心地觀察,您可能會注意到,Project 中增加了一組紀錄,這些紀錄只是藝術家們的畫作掃描,並沒有顯示注視圓圈。實際上,Reference Image Mapper 演算法使用這些掃描記錄(紀錄是透過 Pupil Invisible 眼動儀進行的)計算畫廊各部分的 3D 模型。它會自動定位我們拍攝的每幅畫作之參考影像在3D 模型中的位置,並將眼動映射到畫作所在之每個 Section 的影像上。訊息量過多嗎?可以參考此影片的說明,更快速了解 Reference Image Mapper 的功能。如果您選擇記錄中包含 Reference Image Mapper Enrichment 功能的某個 Section,可以打開 Point Cloud toggle 來切換並探索不同的視窗,這樣能更直觀地理解。這些視覺化效果呈現了生成的 3D 模型,以及眼動是如何映射到畫作上的。
A:在場景視窗和參考影像視窗之間切換或並查看。
B:3D 模型的 Point Cloud呈現。
C:目前選定的是 Reference Image Mapper 區塊。
Reference Image Mapper 是一項工具,允許將來自 Pupil Invisible 隨時間變化且持續變化的資料轉換為易於掌握的 2D 影像。這項技術的優勢在於,它可以讓您使用傳統的分析方法來處理靜態設置中的注視數據,而這些方法同樣適用於動態的眼動數據,這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想像一下,僅僅為了一次錄製,必須手動將每一幀(平均約 10,000 幀)都進行映射,一次又一次,這將是多麼繁瑣的工作。透過Reference Image Mapper,可以讓你的凝視映射達到最好的效果!
給我「看」數據!
當進入 Pupil Cloud 中的 Enrichments 視窗時,可以看到為專案建立的所有 Enrichments,無論它們是否已處理,或是否出現過任何錯誤。
A:所有 Enrichments 均顯示在 Enrichments 視窗中。
B:右鍵點選開啟 Enrichments 資料選單。
從這裡只需右鍵點擊其中一個 Enrichments 即可查看畫作參考影像上的注視熱區圖。也可以下載所有數據並匯出成 .csv 格式,以便進行自定義的事後分析。
開啟熱區圖模式以查看映射到參考影像上的熱區圖。
我們鼓勵您探索本 Project 包含的任何數據,以及整個 Demo Workspace,所有人都可以參考。播放記錄、下載原始資料和擴充數據。您還可以製作自己的 projects 並增加新的內容! (這非常有用,因為現有的擴充數據無法進行變更。)
未來還會持續推出不同產品知識或應用方面的文章喔!還請多多關注我們!
歡迎加入我們的社群頁面,隨時獲得最新消息!